../../images/logo.png

国家法规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国家法规> 正文>

关于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若干意见(讨论稿)

2016年03月14日 00:00 点击: 作者: 来源:


    自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召开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以来,高校后勤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机制在后勤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逐步增强,高校后勤保障能力、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这项改革还未完成,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高校后勤服务模式、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当前,国家各项重大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已经确立,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展开,社会服务产业进入快速发展与转型升级的新时期,高校师生对后勤服务需求由单一转向多元,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克服体制机制障碍,健全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对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现就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1.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办好广大师生满意的后勤为目标,以破解制约高校后勤发展改革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为突破口,以扩大开放后勤服务市场和加快完善后勤管理体制机制为着力点,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确保安全稳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推动高校由自办后勤为主向选后勤、监管后勤为主的逐步转变。

2.基本原则:坚持公益性投入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坚持校企分开、管办分离;坚持以提高服务质量、运行效率和保障能力为核心;坚持政府引导、高校主责、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以服务学生为本,兼顾后勤职工利益;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二、总体目标与方针

3.总体目标:克服体制性障碍,努力建成有中国特色、与国家整体改革和教育综合改革总体目标相适应、与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相符合、与社会第三产业相融通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富有效率、满足师生多元化需求的现代校园服务市场和管理运行模式,到2020年,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建立起“政府履行职责、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行业自律管理、多方依法监管”比较完善的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基本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的市场化、规范化、专业化、现代化。

4.工作方针:坚持“巩固、推进、创新、优化、规范、提高”的工作方针。即:切实巩固改革成果,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努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规范市场开放和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形成科学有效的高校后勤治理体制,确保校园后勤服务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三、改革任务与措施

 5.稳步扩大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开放。引导高校消除隐形壁垒,对校内伙食、公寓、物业、绿化、水电、商贸、交通等后勤服务业态进行科学分类,有序、稳步开放服务市场,构建开放型校园后勤服务体系,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增强活力,实现效率和质量的最优化。吸收社会资本投向满足多元需求和节能环保、管理创新、新技术应用的后勤服务领域;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后勤实体转制为企业,为更多学校提供后勤服务;支持高校后勤服务外包,自主选择社会优质企业进校服务;支持校园后勤服务主体的多元化和后勤管理模式的多样化;促进不同所有制后勤服务企业和实体之间的公平有序竞争与合作共赢发展,以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加的多元化、个性化服务需求。

6.建立规范公平的校内市场环境。制定统一的校内后勤服务管理标准规范,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入退出规则,健全和实施由第三方参与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后勤服务项目招投标制度;对待社会服务企业和学校后勤服务实体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要制定社会服务企业进入校园后勤服务领域的具体办法,保证各种性质的后勤服务企业和实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享受政府、学校的优惠政策和政策性补贴,平等享受法律保护和承担社会责任。

7.加强对高校后勤服务的监管。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政府及专门机构、行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加快建立健全统一的后勤服务企业(实体)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记录信息共享交换平台。要健全高校校内专门的后勤监管部门,完善校内后勤、审计、纪检、财务、资产、学管等部门和师生共同参与的监督评价体系,完善后勤服务运行覆盖全过程监管制度和相关规范标准,建立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杜绝安全事故,保证服务质量,防止资产流失,遏制职务犯罪,形成高校后勤安全稳定运行、清廉高效管理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

8.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学校要在编制和人员配置、经费投入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切实建立一支能力强、效率高、精通业务的专业化后勤监管队伍。高校保留的后勤实体,要全面推行全员聘任制和劳动合同制,严格依法用工,引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构建现代薪酬分配体系,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完善目标责任体系和量化指标评价体系;要深化高校后勤实体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对后勤服务实体中现有事业编制人员高于同等聘用人员的收入部分,学校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方式予以承担。

9.构建科学合理的后勤服务价格形成机制。要多管齐下深化校内后勤服务价格市场化改革,理顺后勤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公益性服务成本分担和补偿机制,根本解决后勤服务成本价格倒挂的突出矛盾。对非基本保障性服务和商品价格,原则上按照社会统一市场随行就市;对学生食堂、学生公寓等基本保障性服务,即要兼顾学生承受能力、财政支付能力、学校负担能力,又要考虑后勤劳动用工和服务管理成本,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通过政府、学校优惠政策和成本补偿等方式,形成适度低于校外同类价格、随市场波动而合理浮动的价格机制。高校要逐步扩大后勤服务价格市场化的程度和范围,避免由于后勤生产服务要素市场壁垒的存在,人为导致价格偏离其实际应有的自然价格。

10.完善行业标准和引进现代科技,实现服务转型升级。要加紧完善高校后勤行业服务规范和技术标准,鼓励后勤实体引进现代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标准化管理,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支持高校将移动互联技术与后勤服务管理的深度融合,建立数字化后勤管理平台,建立市场机制,吸收多方参与,实现共建共享,促进服务管理的转型升级;倡导勤俭节约办后勤,推进绿色化、节约型校园的创建工作,注重新技术应用和示范引领,构建有利于后勤清洁生产、健康服务、生态环保、节能降耗、合理利用资源的精细化服务管理新体系;要多形式、多渠道促进高校后勤管理和服务人员管理水平和职业技能的不断提升;高校后勤系统要加强与社会同行业的沟通与交流,与全社会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确保管理和服务处于社会同行业先进水平。

1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正确处理政府与行业、学校、后勤企业(实体)的关系。加快转变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后勤的管理职能,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改革力度,提高政府效能和强化服务,,切实履行统筹规划、政策引导、调控监督和为高校后勤公益性服务提供政策性补偿的职责。支持全国性、区域性教育后勤行业协会的建设,促进政府主管部门向教育后勤行业组织购买服务,将应由社会提供的事务性管理服务交给社会组织去办,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提高市场配置效率、促进资源整合、维护市场秩序、建立健全行业标准规范、实施行业规范自律、反映行业诉求、协调利益关系、促进校园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12.促进农校对接和联合采购工作。积极推动农校对接工作,支持区域性后勤物资原料、设备用品联合采购和供应基地建设。鼓励引入市场机制,整合社会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高度透明,供需对接的电子商务平台和配送体系,有效降低后勤服务成本和保障食品安全;探索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多方参与、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推进格局;切实加强对农校对接工作的调研统计、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制定和完善开展农校对接的相关制度规范,总结各地各学校对农校对接和联合采购工作的实践探索和新鲜经验,促进和推广新模式、新技术。

13.着力创新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的运行管理。要继续落实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食堂工作的意见》的各项措施,重点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学生食堂合理的成本核算和公益性服务成本分担机制,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价格平抑机制,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和必要的资金投入,引入竞争,完善制度,加强监督,优化管理。要加紧研究解决学生公寓运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矛盾。积极促进学生公寓住宿条件的改善,确保学生公寓的软硬件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学生基本住宿需求相适应;支持学生公寓物业服务外包,实行物业管理职能与学生管理职能相分离,完善校方统筹协调,服务实体和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共同治理体系。

四、政策落实与实施

14.履行政府职责和落实支持政策。即要扭转高校后勤过分依赖行政资源的状况,又要全面落实政府的投入责任。政府部门要准确界定高校后勤公益性服务的领域和内容,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适时调整完善相关优惠和扶持政策措施,加强公益性投入保障,健全各级政府经费分担机制,制定高校生均财政拨款后勤占比标准,明确和落实政府、学校对后勤“公益性”服务应履行的责任,保证必要的投入和补贴,建立和完善非常时期对后勤服务的专项补贴制度和价格联动机制;适时、合理调整后勤基本保障性服务收费标准,对服务于学生的非盈利性后勤设施实行“零租赁”,对涉及高校后勤公益性服务的水、电、气和税收等继续实行优惠政策;通过健全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多元化助学体系,解决贫困生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国家优惠、补偿、资助等政策的精准度,确保真正落实到确需帮扶的学生身上。

15.加强省级教育行政机关对改革的组织实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省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把这项工作纳入省级教育统筹的工作内容,切实负起责任,尽快根据本地情况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细化措施、落实责任,加强方向性引导,抓紧组织实施;要切实保证政府对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必要的资金投入,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16.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主体作用。鼓励高校在坚持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现代化改革方向和原则的前提下,从有利于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有利于减轻学校负担、有利于校园稳定出发,进行差异化探索,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多样化后勤管理模式;各高校要加强对本校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领导,建立高校主要领导负责、各相关机构协调配合的组织管理体系,共同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要保持后勤管理体制模式、领导班子相对稳定;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认真做好广大学生和后勤职工的思想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17.认真做好对后勤改革的统筹规划和督导评估。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要把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纳入本省和本校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系统规划,积极实践;要建立对后勤改革的督导评估制度,建立政府、行业、学校和企业(实体)深度参与的高校后勤发展改革和规范运行的监管评估体系,把后勤改革成效、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作为评价高校综合改革成效、办学水平和领导业绩的重要指标。